降低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水泥电杆的地线、横担和绝缘子固定部 分,应有可靠的连接和接地,设计时应加强对土壤电阻率的实测工作,合理设计杆塔接地装置, 尽可能的降低接地电阻,这对减小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十分有意义。
对于 35kV 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地线,只在发电厂、 变电所进出线架设 1~2km 地线(如线路 很短宜全线架设地线)。要正确认识《设计规范》规定的 1~2km 的进线段保护距离,这是指 一般而言,不能死搬硬套。一般雷暴日超过 40 天的多雷地区,进线段应达 3km 或更长一点,并 且还要提高进线段杆塔的耐雷水平(降低接地电阻),尽量减少雷击造成的闪络。同时,也要重 视无地线的杆塔接地。无地线的水泥电杆、金属杆塔的接地电阻虽然一般不受限制,但在年 均雷暴日超过 40 天的地区,接地电阻也不宜超过 30Ω 。
1.5 杆塔和基础型式
1.5.1 杆塔设计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过的成熟杆塔型式。对新型 杆塔的设计,需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一般经过科学试验后再选用。 杆塔型式的选择确定,要结 合导线选型,线路通过地区的地质、气象情况以及运行单位的运行经验等来合理选择确定。 杆塔高度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线路是否有林木跨越要求和经济指标等确定。 现代电力系统对安 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杆塔的使用上应适当留有裕度。 1.5.2 基础设计 基础型式的选择要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型式。 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的基础按其受力型式划分,可分为:上拔、下压类基础和倾覆类基础。前 者主要承受上拔力和下压力,如电杆的拉线盘、 底盘,均属于这种基础;后者主要承受倾覆力矩, 如卡盘,就属于这种基础。铁塔基础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立柱式基础,特殊情况采用灌注 桩基础。
1.6 通信保护设计
电力线路与通信线交叉跨越时,其交叉角应符合“线路设计规程”规定,跨越Ⅰ级通信线路时, 交叉角应不小于 45°;跨越Ⅱ级通信线时,交叉角应不小于 30°;跨越Ⅲ级通信线时不作规定。
1.7 初步设计应提供图纸资料
初步设计应提供设计说明书、线路路径方案图、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导线力学特性表、地 线力学特性表、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一览图、接地装置图、杆塔形式一览图、基础形式一览 图;设备材料估算表;岩土工程报告;水文气象报告(必要时);概算书。
2110kV 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1 设计中应注意线路相位的对应,尤其是 T 接线路,一定要调查清楚原线路起止端的相位情 况及线路中是否有相位改变的情况;另外是不同的用电系统相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位的变化, 可能和电力系统的习惯不一致,如铁路牵引变。
2.2 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改变的地方,如水平变垂直排列,三角变垂直排列等,必须要校验线间距 离是否满足绝缘配合的要求。一旦发生电气距离不够的问题,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同时要 注意防止 35kV 架空线变电站进出线档终端杆塔比变电站构架高出太多的情况,这往往会导致 中导线对塔身电气距离不够。
2.3 加强初步设计的野外踏勘工作,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现场, 对输电线路沿线地质、地貌、 水文等情况详细勘测,即看即记,不能过后补记。
2.4 当使用的耐张转角塔为船型横担,当转角度数大于 50 度时应校验边导线对横担的电气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2.5 “T”接的输电线路,需设计出该“T”接点采用的杆型,并应具体说明连接布置方法。
2.6 当高差很大时,一般不要采用干字型耐张转角塔,容易发生杆塔跳线对塔身距离不够的问 题,如确需采用须进行校验;耐张塔一定要提供挂板火曲度数;采用的塔型为杯型或猫型塔还 需校验中导线对瓶口的电气距离。
2.7 耐张塔前后侧挂有不同型号导线时,注意导线产生的张力差是否影响杆塔,特别是拉线耐 张水泥杆应进行特殊处理。
2.8 严格执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违反基建程序,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的“三边”工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 110kV 及以下输电线路初步设计过程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 内容包括:线路路径选择、导线形式选择、地线型式选择、气象条件确定、绝缘配合及防雷 设计、杆塔型式选择、杆塔基础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及初步设计应提供图纸资料,并就一些 设计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供同行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