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堵塔的成因
造成堵塔的因素很多且又十分复杂,但对各种类型的堵塔进行认真分析。总是有源可循有迹可查。
(1)催化剂的不适用或用法用量不当,氧化再生的效率差,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悬浮硫及副盐含量高,脱硫液长期恶性循环。
(2)系统长期超负荷运行,工艺条件不适应,脱硫、再生、硫回收三大生产环节失调、失衡、失控,造成悬浮硫及副盐含量高,脱硫液长期恶性循环。
(3)脱硫塔功能不足或脱硫泵功能不足,造成液气比值低,塔喷淋密度不足,填料段形成半干区或干区。
(4)填科塔内件结构不合理或安装不规范,造成液气分布不均匀,形成偏流、沟流、壁流等,填料段形成半干区或干区。
(5)填料选型不适用或装填不合理,总量太多,单段太厚,空隙率小,特别是结构严重滞液型填料,投运后塔阻会明显偏高。
(6)填料破碎或变形,特别是规整格栅填料的倾伏或变形,塔阻会很快增高,甚至生产难以维持。
(7)塔前未配置静电除尘设备或其功能不足,工艺气体质量差,焦油含量高,粉尘等杂质多。
(8)塔前未配置洗气冷却设备或其功能不足,气温高液温高,不能满足工艺要求,脱硫效率低,氧化再生的效率差,析出的单质硫颗粒小,悬浮硫及副盐含量高。
(9)塔顶分布器或段间分布器,开孔率不足或孔径偏小,升气管通径偏小或高度不足以及安装不规范,负荷大压力高时瞬间的负荷变化,往往会形成塔系拦液,液位突升漫入气管的增阻现象。
(10)平板塔盘开孔率不足或孔径偏小;全开孔或局部开孔的驼峰式塔盘的谷底,则更容易造成积硫积盐积杂质堵塞。
(11)塔顶配置的气液分离装置,特别是丝网式除沫装置较容易堵塞,而测塔阻或停车清塔,往往会被忽视。
(12)再生槽容积偏小或再生泵功能不足,氧化再生的效率差,不能满足工艺要求,贫液质量差,脱硫液长期恶性循环。
(13)再生槽结构不合理,分布孔板的开孔率不足或孔径偏小,易堵塞,造成槽底内阻大,影响空气吸入量,若孔径大,液面翻腾严重,单质硫不易聚合浮选。贫液出口到硫泡沫溢流堰位差不足,均会将硫泡沫带进贫液槽,造成贫液质量差,悬浮流含量高。
(14)喷射器功能不足或装配布局不合理,吸入空气量不足或分布不均匀,氧化再生的效率差,或局部液面翻腾严重,单质硫难以聚合浮选从液相中分离,造成贫液质量差,悬浮硫高含量。
(15)压力管式喷头堵塞,喷淋密度不均匀,造成填料段的半干区或干区。
(16)硫回收过滤的滤液或熔硫残液,回收前处理不达标,液温高、杂质多,影响吸收与再生,造成贫液质量差,悬浮硫高含量。
(17)吸收剂质量差、杂质多,催化剂残留物多,特别是栲胶法脱硫,胶钒比不合适,予处理不完全,熟栲胶夹生,造成氧化再生效率差,脱硫液粘度大,贫液质量差,悬浮硫含量高。
(18)系统加减负荷频繁,脱硫液也随之加减,或是较长时间的低负荷低液量生产,也易造成填料段的半干区或干区。
(19)工艺条件不合适,工艺管理不到位。工艺操作不规范,操作随意性大。小问题也会积成大问题。
(20)多溶质在脱硫液中的溶解度,较其单一在水中的溶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浓度高或溶解度低的副盐,在液温低的情况下,往往会形成混合性过饱和析出结晶而堵塔,有一厂家变脱系统冬季停车,一夜之间再开车时,发生恶性的“塔梗阻”,被迫通蒸汽加温而延误开车。
总之,堵塔往往是多因素多过程促成的,因此进行处理也十分麻烦。
4、堵塔的处理
较为严重的堵塔可采用具有“清硫洗塔”功能的催化剂,逐渐降低塔阻力。严重的恶性堵塔,则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制订更为稳妥的应用方案,以防堵塞物大量松泄又不是同步下移,而未能脱离填料段,导致塔通径突缩或堵塞物重叠增厚,塔阻力严重反弹。或者是松泄物大量进入脱硫液中,而未能较好的从液相中分离,导致悬浮物突然增多,脱硫液粘度增大,造成工艺严重超标。
上述两种情况的发生,均会造成被迫减负荷,甚至系统停车,若只需减负荷就可维持生产,切不可减少循环量,反之,若设备条件允许,尽可能加大液量,短时间就可见效而恢复正常生产。此外“清硫洗塔”过程,也多有如下情况。
(1)堵塞物层厚且板实的部位,脱硫液只能“蚕食状”从边缘渗透,而不能从填料上部穿透,降阻效果很慢,甚至看不到效果。
(2)塔阻稍有降低,而后很长时间再没有下降,基本上可排除硫类物质的堵塞,则多为物理杂质,填料破碎,本体变形或规整栅格填料的倾伏所致。
上述两种情况及特别严重的堵塔,先停车清塔而后更换适用的催化剂或适用的填料,则更为有效也更为稳妥,同时也避免了被迫停车所承担的风险。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