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绝缘子串覆冰闪络
绝缘子覆冰或被冰凌桥接后,绝缘强度下降,泄漏距离缩短;融冰过程中冰体表面的水膜会溶解污秽物中的电解质,提高融冰水或冰面水膜的导电率,引起绝缘子串电压分布的畸变,从而降低覆冰绝缘子串的闪络电压,形成闪络事故。分析历次冰闪跳闸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因素为:
1)空气环境中污秽较重使冰闪跳闸易于发生。雨凇时大气中的污秽伴随冻雨沉积在绝缘子表面形成覆冰并逐渐加重,在绝缘子伞裙间形成冰桥,一旦天气转暖则在冰桥表面形成高电导率的融冰水膜,同时杆塔横担上流下的融冰水也直接降低绝缘子串的绝缘性能。另外融冰过程中局部出现的空气间隙使沿串电压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局部首先起弧并沿冰桥发展成贯穿性闪络。
2)覆冰过厚致使爬距减小,从而使绝缘子串耐压降低。部分绝缘子串覆冰过厚完全形成冰柱,绝缘子串爬距大大减少,且融冰时冰柱表面沿串形成贯通型水膜,耐压水平降低导致沿冰柱贯通性闪络。
3)绝缘子串型式明显影响冰闪发生率。统计表明冰闪基本上发生在悬垂串,未发现耐张和V型串绝缘子冰闪,说明冰闪几率与绝缘子串组装型式密切相关。其原因一是耐张串和V型串上冰凌不容易桥接伞间间隙;二是该串型本身自清洗效果好,串上积污量少;三是融冰时该串型上难以形成对冰闪发生至关重要的贯通性水膜。
4)冰闪与环境温度变化直接相关。一般在温度较低的夜间结冰时段沿绝缘子串的冰柱表面难以出现贯通性导电水膜,沿串电压分布也相对均匀,故不易冰闪;而温度相对较高的白天正午时段冰体表面开始融化,常是冰闪高峰时段。较长的冰雪天气时常是结冰与融冰交错出现,冰闪也会反复发生,而短时冰雪天气冰闪则集中于升温的融冰期。
来源:电网与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