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根据OMC_R上收集的无线话务报告数据和系统硬件告警信息,将收集的参数分类处理成便于分析网络质量的报告。通过话务统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呼叫成功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每时隙话务量、无线信道可用率、话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话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无线基站的话务分布及变化情况,从而发现异常;结合其他手段,可以分析出网络逻辑或物理参数设置的不合理、网络结构的不合理、话务量不均、频率干扰及硬件故障等情况。
2.3 路测分析法
路测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接口的数据及测量覆盖,通过DT测试,可以了解基站分布和覆盖情况;切换关系、切换次数、切换电平是否正常;下行链路是否有同频、邻频干扰;是否有小岛效应;扇区是否错位;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及天线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况,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话的原因,为制定网络优化方案和实施网络优化提供依据。
GSM无线网络优化是利用上述三种数据分析方法,围绕接通率、掉话率、拥塞率和越区切换成功率等指标,通过统计测试→数据分析→制定实施优化方案→系统调整→解决问题→统计测试的循环,达到改善网络质量的目的。
3 网络优化的分类
3.1 基站硬件方面的优化
3.1.1 天线方位与俯仰角的调整
天线调整必须结合网络规划和实际小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着重从改变覆盖范围、降低同邻频干扰、越区覆盖、话务流向与均衡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扇区错位及方位角有误
此种问题在测试中一般发现最多,特别是在各郊县。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系馈线从天线接至BTS时因标签不对而接错,此外,部分基站三个扇区都会存在方位角偏离。上述现象造成大量基站间切换失败率很高,并引起切换掉话。
(2) 分集接收天线间距过小,收发天线不平行
采用分集接收天线时,若收发天线间距在3~5 m时,则可获得3 dB增益。很多收发天线的间距过小,在1 m之内,这样很难获得分集接收的效果。此外,部分收发天线不平行,甚至有的发送天线直指接收天线;有的收发天线前方不远处立有很高的铁杆,这样很容易造成信号被挡返弹,产生干扰。
(3) 天线被挡或朝向长条形建筑物屋顶
目前很多基站都设置于居民区,因采用桅杆结构,很多基站的第一扇区都朝向长条形屋顶,难以吸收话务量。虽然处在高话务区,但话务量却很低。此现象经过调整位置,并适当调整倾斜角,话务量会有明显上升。
(4) 天线高度过高
在建网初期,因用户规模较小,一般采用大区制基站,使用铁塔以增加覆盖范围。但在经过数期扩容后,天线的高度应下降,否则会对周围基站造成干扰,同时也造成越区覆盖。应根据具体地形大力寻找新站,对于娱乐场所及商业街则可通过增加微蜂窝来解决。
3.1.2 基站站型的改变
结合实际的话务情况与有限的频率资源,可以适当对网络规划与现实话务分布存在一定差距的基站进行扩容与删除频点的调整,这样既可以解决干扰问题,又可以合理调配无线资源,节省设备的损耗与电能量浪费。
3.1.3 基站其他硬件的检查
影响系统掉话与无线衰落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硬件是天馈系统,对天馈系统应注意以下问题。
a) 天馈线标签贴错导致天馈线接反;
b) 防止自然与人为的进水现象,天馈线的组合部分注意防尘与加固;
c) 熟悉天馈线的工作环境与物理性质,不要单纯依靠仪器检测的驻波比值进行分析,从现场馈线的实际安装与布线来检查是否会造成天馈线老化的事件;
d) 做接头时注意千万不要进入杂物,防止馈线短路与灰尘进入现象出现。
来源:邮电设计技术